四月的新疆春意漸濃,天山腳下的校園里杏花初綻,瑯瑯書聲與蓬勃生機交織成最美的邊疆畫卷。佛山大學第六批援疆支教隊以教育者的初心扎根這片熱土,在日復一日地教學與陪伴中,見證著孩子們的成長,也收獲著屬于自己的蛻變。
四月的他們繼續(xù)用腳步丈量教育的溫度,用課堂傳遞知識的星光。從精心設計的教案到課后的暖心輔導,從文化交融的校園活動到走進學生心靈的深入交流,每一份努力都在為邊疆教育的沃土注入新的活力。讓我們翻開四月的篇章,回顧那些平凡卻閃耀的瞬間。
【政治學習篇】邊疆筑夢 黨旗飄揚
1.學規(guī)明紀踐初心 凝心聚力擔使命
2025年4月12日,廣東高校大學生援疆(駐伽師)支教團在伽師縣支教團駐地會議室,圍繞“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,全力以赴抓好學習教育” 主題,開展了一場內容豐富、意義深刻的政治理論學習活動,支教團全體成員參與其中。
活動伊始,支教團副團長張哲霓著重強調了學習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的重要意義,為本次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。隨后,支教團團長王志玉帶領大家深入學習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,對改進調查研究、精簡會議活動、厲行勤儉節(jié)約等關鍵內容進行重點解讀,清晰闡釋了其在黨風廉政建設、提升工作實效以及改善干群關系方面的深遠影響。
圖為副團長張哲霓領學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
為檢驗學習成果,活動設置小組知識問答環(huán)節(jié)。支教團成員分組圍繞八項規(guī)定相關的八個核心知識點展開激烈討論與比拼。活動最后,支教團團長王志玉對本次學習情況進行總結,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。
此次學習活動成效顯著,不僅加深了支教團成員對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的理解,提升了政治理論素養(yǎng),還進一步明確了教育援疆工作的方向和任務,增強了大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,為后續(xù)援疆工作的高質量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2.承紅色基因固根本 筑安全防線護征程
4月15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當天,佛大援疆支教隊舉辦了一場以 “傳承紅色基因,筑牢安全防線”為主題的黨日活動,由帶隊教師王志玉擔任主講人。此次活動圍繞國家安全相關內容展開深入學習與探討,旨在強化黨員的國家安全意識,明確新時代黨員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的使命擔當。
圖為王志玉領學國家安全教育
活動伊始,王志玉詳細闡述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核心要義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創(chuàng)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,其涵蓋政治、國土、軍事等 16 個領域,以人民安全為宗旨、政治安全為根本、經(jīng)濟安全為基礎,為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指明方向。
(圖為佛大援疆支教隊成員學習國家安全教育)
對于學生黨員的使命擔當,王志玉老師提出明確要求。支教隊隊長柯夢妮表示,黨員們要強化理論武裝,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安全的重要論述,將總體國家安全觀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(圖為佛大援疆支教隊對長柯夢妮分享心得)
活動最后,王志玉團長在結語中強調,青年黨員應增強憂患意識,立足崗位維護國家安全,以實際行動踐行“請黨放心,強國有我”的誓言。此次黨日活動,為佛大援疆支教隊上了一堂生動的國家安全教育課,激勵著隊員們?yōu)橹螄野踩谰€貢獻力量。
【學習交流篇】知識之種 綻放花蕾
1.共筑考務關,同探質量路
援疆支教征程中,每一次實踐都是成長的階梯。
4月1日至3日,佛山大學援疆支教隊深度參與伽師縣高中共同體校高一、高二第一階段考試考務工作。成員們奔赴伽師縣實驗中學、第一中學、第二中學,化身考場“守護者”,嚴格維護秩序,確保考試公平公正。考試結束后,面對海量試卷,他們認真批閱,結合日常教學標注典型錯題,為后續(xù)教學提供精準指引。同時,協(xié)助完成試卷分發(fā)、數(shù)據(jù)匯總等工作,以嚴謹態(tài)度為階段性教學評估筑牢根基。
4月9日下午,三所中學聯(lián)合召開第一階段考試成績分析報告會。隊員與當?shù)亟處焸儑@平均分、優(yōu)秀率等多維度數(shù)據(jù),深入剖析各班級、各學科成績表現(xiàn),在思維碰撞中明晰學生學習情況。從緊張有序地考務工作,到深入細致的成績研討,支教隊員與當?shù)亟處熅o密協(xié)作,既強化了彼此間的默契,也為優(yōu)化援疆教育策略、提升教學質量積累了寶貴經(jīng)驗。
未來,支教隊將帶著這份收獲,繼續(xù)在伽師教育沃土上深耕細作,助力莘莘學子成長!
(圖為伽師縣高中共同體校第一次段考質量分析會)
(圖為薛文偉主持會議照片)
2.粵喀聯(lián)動促成長,名師引領啟新程
在援疆支教的旅程中,學習與成長從未停歇。佛山大學援疆支教隊積極汲取先進教學經(jīng)驗,在伽師這片土地上不斷提升自我。
4月11日上午,佛山大學柯夢妮走進伽師縣第一中學,聆聽佛山名師韓瑩的精彩課堂。韓瑩以獨特的互動研討方式拆解《阿Q正傳》,帶領學生穿梭于魯迅筆下的未莊世界,還通過作業(yè)案例深入剖析精神困境,課堂上思想的火花不斷迸發(fā)。
4月14日上午,學習之旅繼續(xù)前行。佛山大學梁綺樺和陳梓鴻在伽師縣實驗中學,聆聽了佛山名師余建剛帶來的《AI背景下高中物理試題命題實踐與探索——兼談如何利用AI賦能教學》主題講座。余老師分享了AI技術在高中物理試題命制中的實踐經(jīng)驗與探索方向,深入探討了借助AI提升教學效能的路徑,為物理教學打開新思路。
(圖為陳梓鴻聆聽講座照片)
(圖為梁綺樺聆聽講座照片)
隊員柯夢妮參與韓瑩開展的“本質·問題·活動——高效課堂教學策略”主題講座。韓瑩以專業(yè)視角拆解教學盲點,重構課堂生態(tài),通過真實案例示范任務驅動策略,助力激活學生高階思維。
(圖為韓瑩開展主題講座照片)
(圖為佛山大學支教團隊合影留念)
每一次的學習交流,都是成長的階梯。佛山大學支教團隊將帶著這些寶貴經(jīng)驗,在未來的支教工作中不斷實踐創(chuàng)新,為伽師教育注入新活力,也期待在名師引領下,在支教路上收獲更多精彩!
3.送教下鄉(xiāng)傳薪火,研討共探新教法
為深化伽師縣初中數(shù)學教學改革,促進教師專業(yè)成長,2025 年 4 月 24 日,由伽師縣實驗中學王勇高中數(shù)學名師工作室牽頭,伽師縣克孜勒蘇鄉(xiāng)中學組織開展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送教下鄉(xiāng)活動。
第一環(huán)節(jié)由工作室名師帕提曼?阿力木帶來《10.3 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》課堂教學示范課,以大單元教學為指導,將知識進行系統(tǒng)整合。課后,帕提曼?阿里木率先進行教學反思,詳細介紹教學設計意圖和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感受。參與教師紛紛暢所欲言,從不同角度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,分享自己的收獲,并提出建設性的建議。
(圖為帕提曼闡述教學自我反思)
授課環(huán)節(jié)結束后,工作室成員馬玉疆開展《大單元視角下課時教學設計思考 —— 以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為例》專題講座。馬玉疆結合課例,深入解讀大單元教學理念,細致講解如何在大單元視角下進行課時教學設計。講座內容豐富實用,為教師們在日常教學中落實大單元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指引。
此次送教下鄉(xiāng)活動,不僅為伽師縣初中數(shù)學教學搭建了交流的橋梁,更為推動區(qū)域教育均衡發(fā)展注
(圖為送教老師們在鄉(xiāng)里合照)
4.同課異構探教藝,援疆聚力育新篇
4 月 28 日,伽師縣實驗中學舉辦縣級高中地理學科錄播示范課,佛山大學支教隊成員鄧鏵作為伽師縣第一中學教師代表參與活動。此次活動不僅為當?shù)氐乩斫處煷罱私涣骰ヨb的平臺,更展現(xiàn)了教育援疆在推動教學理念與方法革新中的重要作用。
活動以 “同課異構” 形式展開,伽師縣實驗中學阿玉仁與伽師縣第六中心帕提姑麗老師,圍繞 “人類面臨的主要環(huán)境問題” 授課。阿玉仁結合本地生態(tài)案例,引導學生剖析環(huán)境問題;帕提姑麗借助多媒體,呈現(xiàn)全球環(huán)境現(xiàn)狀,拓寬學生視野。
課后,參與活動的老師們立即開展了評課環(huán)節(jié)。大家從教學目標的達成度、教學方法的有效性、師生互動的充分性等多個維度,對兩位老師的課堂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評價。老師們既肯定了兩位授課教師在教學設計、課堂組織和學生引導等方面的亮點,也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寶貴的建議。評課現(xiàn)場氣氛熱烈,思想的碰撞不斷激發(fā)著老師們對地理教學的深入思考。
此次縣級高中地理學科錄播示范課的開展,是伽師縣在教育援疆背景下推動學科教學改革的一次有益嘗試。鄧鏵表示:“參與課程打磨讓我深刻體會到,教育援疆不僅是知識傳遞,更是教學理念與方法的系統(tǒng)革新。”通過 “同課異構” 這一形式,老師們在比較中學習,在交流中成長,為今后的地理教學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(jīng)驗。
(圖為鄧鏵參與聽評課環(huán)節(jié))
【教學成果篇】育果豐碩 教學相長
1.“數(shù)”潤天山,樂暖邊疆
近日,佛山大學援疆支教隊數(shù)學教師蔡鈺潔利用課余時間,主動為伽師縣實驗中學學生開展個性化輔導,助力邊疆學子夯實基礎、突破難點。針對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盲區(qū),蔡鈺潔老師精心設計輔導方案,通過“一對一”答疑和小組互助的形式,耐心講解數(shù)學思維方法,并結合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。
輔導過程中,她特別關注學困生的心理狀態(tài),以鼓勵式教學增強學生信心。學生們紛紛表示:“蔡老師的講解通俗易懂,原來覺得難的題目現(xiàn)在有了思路!”蔡鈺潔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援疆教師“傳道授業(yè)亦傳愛”的初心,展現(xiàn)了支教隊員的責任與擔當。
此外,蔡鈺潔積極參與學生的課余生活,在校園十大歌手比賽中與學生們共同享受這場青春洋溢的音樂盛宴。比賽中,蔡鈺潔不僅為參賽選手加油助威,更與學生們熱烈互動,時而跟著節(jié)奏鼓掌,時而與學生合唱經(jīng)典曲目,現(xiàn)場氣氛歡快而溫馨。
(圖為隊員蔡鈺潔指導學生學習)
(圖為隊員蔡鈺潔與學生合影)
2.詩韻潤心田,經(jīng)典詠流傳
4月21日,伽師縣實驗中學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氣息,2025年“中華經(jīng)典誦寫講大賽”校賽在此圓滿落幕。活動以“傳承經(jīng)典·浸潤心靈”為主題,設置經(jīng)典誦讀、詩詞講解、漢字書寫三大賽事單元,通過多維度的文化實踐,讓傳統(tǒng)文化煥發(fā)時代光彩。
佛山大學援疆支教隊柯夢妮老師全情投入賽事籌備,展現(xiàn)出卓越的教學智慧。她精準指導三名學生參與軟硬筆書法競技,帶領學生深入解讀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的豪邁意境,更精心編排《詩意中國》朗誦節(jié)目,以聲傳情演繹文化精髓。作為教師代表,柯老師在詩詞講解賽場以行云流水的闡述、從容大氣的臺風,贏得評委組“既有學術深度,又具教學溫度”的高度評價。
賽場上,學子們或揮毫潑墨展?jié)h字之美,或引經(jīng)據(jù)典抒家國情懷,青春風采與文化自信交相輝映。《詩意中國》朗誦團隊以創(chuàng)新的舞臺呈現(xiàn),將詩詞意境轉化為視聽盛宴,收獲現(xiàn)場熱烈掌聲。學生米熱班古麗·薩力在硬筆書法練習時感慨:“橫豎撇捺間仿佛觸摸到千年文明的溫度。”
本次活動作為“文化潤疆”工程的生動實踐,既搭建了師生共研經(jīng)典的平臺,更通過沉浸式文化體驗,在青少年心田種下傳承中華文脈的種子。支教隊員柯夢妮感慨:“當經(jīng)典誦讀聲在校園回蕩,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比賽成果,更是文化傳承的星火正在燎原。”
(圖為隊員柯夢妮指導學生比賽)
(圖為學生詩歌朗誦比賽現(xiàn)場)
【精彩活動篇】智識交融 并肩前行
1.探秘英吉沙·杏韻陶情助邊疆
2025年4月5日,佛山大學援疆支教隊開展“探秘英吉沙·杏韻陶情助邊疆”活動,以深化主題教育成果,助力邊疆文化振興。
活動當日,支教隊員前往英吉沙縣土陶村,觀摩匠人拉坯、雕刻等傳統(tǒng)土陶技藝,感受歷史傳承;隨后在小刀村聆聽手工藝人講解小刀制作工藝,體驗民族特色文化。午后抵達艾古斯杏花村,漫山杏花如畫,隊員們漫步林間,拍攝記錄自然美景,深入了解邊疆鄉(xiāng)村風貌。
此次活動為支教隊搭建了與邊疆文化、自然深度接觸的橋梁,通過實地探訪傳統(tǒng)工藝與自然景觀,隊員們深刻體會到邊疆文化的獨特魅力,增強了投身邊疆建設的責任感。未來,支教隊將以更堅定的信念投身教育工作,為促進民族團結與邊疆發(fā)展貢獻力量。
(圖為佛山大學援疆支教隊在土陶村與小刀村合照)
(圖為佛山大學援疆支教隊在杏花園合照)
2.BOOK思議,閱見星辰
4月20日,在第30個“世界讀書日”即將來臨之際,佛山大學援疆支教隊在伽師縣巴仁鎮(zhèn)中學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少年讀書沙龍活動,50余名學生踴躍參與,巴仁鎮(zhèn)中學黨委書記裴青玉、副校長鐘建到場指導。
活動以“BOOK思議·閱見星辰”為主題。裴青玉在致辭中強調閱讀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,鼓勵學生在書海探索。隨后,鐘建帶領學生誦讀詩歌《閱讀》,點燃了現(xiàn)場氣氛。
(圖為裴青玉書記領讀致辭)
(圖為鐘建副校長領讀詩歌)
活動環(huán)節(jié)豐富多樣。支教隊長柯夢妮化身“文學策展人”,展示“世界閱讀史長卷”,科普“世界讀書日”知識。在拼貼詩環(huán)節(jié),學生們發(fā)揮想象力,用經(jīng)典詩歌素材創(chuàng)作出充滿創(chuàng)意的作品,重拾對詩詞的熱愛。“猜書謎”擂臺賽涵蓋經(jīng)典名著和熱門書籍,分不同難度等級,同學們積極搶答,從不同角度解讀經(jīng)典。閱讀分享環(huán)節(jié),同學們上臺分享手抄報和閱讀心得,如對《西游記》人物的精彩分析,引發(fā)共鳴。活動最后,對表現(xiàn)優(yōu)秀的同學進行表彰,頒發(fā)特色獎品。
(圖為拼貼詩環(huán)節(jié))
(圖為閱讀分享環(huán)節(jié))
(圖為猜書謎環(huán)節(jié))
此次讀書沙龍,為巴仁鎮(zhèn)中學的學生們打造了一場書香盛宴。它讓校園彌漫著濃郁的書香,讓閱讀成為學生之間的精神紐帶,也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學習與交流的平臺,激發(fā)了他們對閱讀和文學創(chuàng)作的興趣,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(yǎng)和審美能力。
(圖為佛山大學支教隊與學生合照)
隨著四月的春風拂過天山南北,佛山大學援疆支教隊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季節(jié)里,繼續(xù)以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扎根邊疆教育。每一位隊員在課堂內外的點滴付出,不僅為孩子們打開了更廣闊的知識之窗,更用真誠與陪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夢想的種子。
這片熱土記錄著隊員與學生們共同成長的足跡,也以它的遼闊與堅韌滋養(yǎng)著他們的教育初心。四月的故事即將翻頁,但愛與希望的篇章永不停筆——他們始終在路上,與邊疆教育同行,與未來同行。
稿件來源:設計學院
通訊員:王志玉
Copyright 佛山大學 2024 . All Rights Reserved.
新版網(wǎng)站試運行中,如您發(fā)現(xiàn)問題請聯(lián)系我們[email protected],感謝您的關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