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 2019-03-01瀏覽次數(shù):2505
民國《佛山忠義鄉(xiāng)志》自豪地宣稱:“數(shù)百年來,賢士大夫類能秉忠蹈義,,剛正廉清,。”誠然,,在佛山“忠義”精神的指引下,,佛山歷史上涌現(xiàn)了一批“有廉聲,做廉事”,,留下千古廉政美名的地方官員,。他們無論是在本地還是在他鄉(xiāng),,都一心為民,廉潔自律,,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“廉潔”“誠信”精神財富,。他們的高風亮節(jié)和廉潔事跡是后人的學習榜樣,也是佛山廉政教育的獨特精神資源,,對于廣大干部群眾提高自身道德修養(yǎng),,樹立廉政意識,大有啟發(fā),。
吳隱之飲貪泉:無欲則剛
【文化導讀】
吳隱之(,?一414),字處默,,東晉濮陽鄄城人,,生當東晉后期。曾任中書侍郎,,左衛(wèi)將軍,,廣州刺史等職,官至度支尚書,。隆安年間(397年一402年),,朝廷想革除嶺南的弊端,任命隱之為龍驤將軍,、廣州刺史,、假節(jié)領(lǐng)平越中郎將。赴任途中,,他行至距廣州20里處的石門,,遇一山泉,當?shù)厝私哉f喝了此泉之水就會變得貪婪無比,,故名“貪泉”,。隱之對家人說:“如果壓根兒沒有貪污的欲望,就不會見錢眼開,,說什么過了嶺南就喪失了廉潔,,純屬一派胡言?!彼叩饺?,舀水就喝,并賦詩一首:“古人云此水,,一歃懷千金,。試使夷齊飲,終當不易心,。”上任后,他廉潔奉公,,清簡勤苦,,始終不渝,所食不過是稻米,、蔬菜和干魚,,穿的是粗布衣衫,住處的帳帷擺設均交到庫房,。有人說他故意擺樣子,,隱之笑而不語,一如既往,。部下送魚,,每每剔去魚骨,隱之對這種媚上作風非常厭煩,,總是喝斥懲罰后趕出帳外,。經(jīng)過他的懲貪官、禁賄賂,,廣州官風有所好轉(zhuǎn),。吳隱之的子孫也都繼承了他的廉潔美德,恪守清操,,史書的評價是:“常以廉慎為門法,,雖才學不逮隱之,而孝悌潔敬猶為不替,?!?/span>
【文獻回眸】
朝廷欲革嶺南之弊,隆安中,,以隱之為龍驤將軍,、廣州刺史、假節(jié),,領(lǐng)平越今郎將,。未至州二十里,地名石門,,有水曰貪泉,,飲者懷無厭之欲。隱之既至,,語其親人曰:“不見可欲,,使心不亂。越嶺喪清,,吾知之矣,?!蹦酥寥枚嬛?,因賦詩曰:“古人云此水,,一歃懷十金。試使夷齊飲,,終當不易心,。”——《晉書》卷九十《良吏列傳》
(來源:廉潔佛山網(wǎng))